品牌專欄作家 / 總編輯張蕙娟
有人說這個世界變得愈來愈VUCA,充滿多變(volatile)、不確定(uncertain)、複雜(complex)與模糊(ambiguous),少有什麼能讓人安心。
現今台灣人民的不安心感越來越濃密,尤其在此時不穩定的政治經濟氛圍下,消費型態的變動似乎真的朝向兩極化,因為全球貧富差距的影響,讓產品價值的變化超過20年前的百倍,人類的生活型態將越來越虛擬化,造成人與人的關係卻越來越薄弱,人與人之間信任基礎已經是以網絡生活為主,這樣關係已經模糊化真正的人際關係,也影響了現今的消費價值觀,讓虛擬世界變成真實,真實世界變成虛幻了!
台灣企業在此之際,一直尋求轉型的契機,但是轉型要轉向何方?卻是如同現今的民心一般茫然,我認為企業的轉型如同人生的轉型,轉向必先轉心,沒有轉心念無法轉方向的,在企業而言,轉心念指的是迴轉企業文化,只有將組織文化轉變才能夠將組織能力調整,進而調整企業核心能力,才有轉換市場及增加企業價值的機會,這就是台灣產業轉型的基本功,而願不願意投資時間與成本?將是台灣產業是否可以真正轉型的關鍵。
我認為台灣產業轉型首先在組織轉型(如圖一),其次為市場轉型(如圖二),最終加入行銷轉型(如圖三),在這三大關鍵下,組織轉型必要專注於『分享+合作+共榮』,而市場轉型要優先執行『深入+移轉+延展』的核心能力建構,最後的行銷轉型則專注於『共享+社群+雙贏』的三大原則。
圖一 組織轉型
圖二 市場轉型
圖三 行銷轉型
台灣轉型契機在於組織文化轉型為優先,倫敦皇家藝術協會曾在英國各級學校推出「能力取向的教育」(Education for Capability)活動,推行教育七個基本的C: 陶冶(Cultivation)、理解(Comprehension)、創造(Creativity)、合作(Cooperation)、溝通(Communication)、信心(Confidence)、能力(Competence),我認為放入商業組織當中也是適用的一種組織能力訓練,未來的企業決戰點在組織優化速度,優化的DNA絕對是思維改造,這樣的改造只有文化可以影響了。
我期待台灣製造業為基礎的核心文化可以在新世代經營下,改變新思維,進而改變新作為來影響新局勢,與創造獲得新價值。
本篇節錄自:Bpaper品牌好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